西班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这个在如今听起来十分荒谬的言论在历史上却是事实,甚至在今日的西班牙仍然有一个城市体现着欧洲大陆上穆斯林王国的历史。他就是隶属于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格拉纳达(Granada)。
许多人或许听说过格拉纳达这个名字,作为中资球队,上赛季格拉纳达足球俱乐部与西班牙人一同征战西甲,虽然末轮失点不幸降入西乙,但被称为Nazaríes的格拉纳达顽强地战至最后,捍卫了他们的称号。
而Nazaríes这个称号正是来自格拉纳达当地的穆斯林文化,在公元13世纪,伊斯兰政权纳斯里德王朝(Nasrid)在格拉纳达建国,这座城市的穆斯林文化深切地影响了西班牙的历史乃至语言。
当你漫步在格拉纳达的阿尔拜辛区,你会产生一种文化交融带来的强烈冲击感。在这里你会见到极少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斯兰教标志星月,也会在阿尔拜辛标志性的白墙上见到极具穆斯林风情的纹饰。而当你访问世界文化遗产阿尔罕布拉宫时更是会产生一种怀疑,很难相信自己身在欧洲,曾经属于哈里发君主的后花园像一千零一夜里的描述具象化,让人疑心空气中有没药的芬芳。此外,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脉搏的格拉纳达大学也是由阿尔罕布拉宫的建造者优素福一世创立,作为西班牙南部地区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UGR的院系遍布整个格拉纳达市区。
行走在格拉纳达就像行走在西班牙伊斯兰教的历史之上,每一步都能触摸到时间长河里遗留下的碎片。从街道名称到建筑风格,从饮食习惯到随处可见的大学各院系,这座城市是摩尔人在欧洲的缩影,也守护着穆斯林文化在欧洲最后的荣光。
首先需要科普一个概念,在中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穆斯林居民被称为摩尔人。他们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这个词汇在欧洲使用广泛并略带贬义,在历史语境里较为常见,在现代伊比亚里半岛,摩尔人多指阿拉伯人与北非穆斯林,特别是摩洛哥人。
在可考证的历史中,格拉纳达最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有人定居。公元640年,伊斯兰教进入兴盛之期,阿拉伯帝国向四周扩张;公元708年,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公元711年,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他们从直布罗陀海峡登陆上岸,八年后他们占领了西班牙南部的绝大多数区域,对于今天的西班牙版图而言,只有如今的巴斯克地区依靠比利牛斯山脉得以生存。
随后庞大的帝国陷入内斗,暗杀反叛层出不穷,伊比利亚半岛上分裂为几个伊斯兰邦国,名义上他们以科尔多瓦哈里发君主为尊。这段时间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陷入暂时性的和睦相处,北部的基督教王国暗中修生养息,扩张势力。
公元1031年,科里多瓦哈里发失去统治力,北非的穆拉比特王朝接管了他的领地,同时统一了现在西班牙版图中安达卢西亚的大部分区域。但到了1121年,穆拉比特王朝进入暮年,穆斯林政权内部再次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阿尔摩哈德王朝从中脱颖而出,在阿方索七世的支援下与北部天主教王国陷入对峙局面。
公元1198年,教宗诺森三世当选,为弘扬罗马天主教,击退伊斯兰宗教势力,他联合天主教诸国,发起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212年,两方在托洛萨进行了一场大战,最终以天主教联军的胜利结束。随着阿尔摩哈德王朝的衰落,内部继承人之战也将打响,最终由于内战不休,阿尔摩哈德王朝也消散于历史之中。
到了公元1228年,纳斯里德王朝正式在穆斯林邦国乱象中建立,它是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王朝,也代表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最后的荣光。纳斯里德王朝带来了以格拉纳达为首府、西班牙南部地区上百年的稳定,从1230年-1492年,23位埃米尔(意为总督)统治了格拉纳达,他们也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穆斯林王朝,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阿尔拜辛城区以及格拉纳达大学的前身就在那个时候被创立,也成为了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就是红宫,纳斯里德王朝的第一代统治者优素福一世修建了这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它充满着穆斯林特色风情,庭院修建风格融合了大量伊斯兰的设计特点,多采用自然元素的纹饰,同时暗合古兰经中的经文教义。庭院风格精美,草木葱郁,是那个时代皇家建筑的代表。
而与阿尔罕布拉宫同时出现的阿尔拜辛老城区则可以称为穆斯林民间建筑的集合。阿尔拜辛区域依山而建,建筑多用白墙红砖构成,整个区域蜿蜒狭窄,近距离参观老城区绝对是对体力的考验。区域内最重要的一条街道名为Calle de Elvira,而Elvira正是公元712年时摩尔人留下的称谓。老城区内曾有过多座清真寺,漫步在此,能见到许多在西班牙境内罕见的穆斯林元素。区域内最为人所熟知的景点是圣尼古拉斯观景台,从观景台望去,阿尔罕布拉宫的全景尽收眼底,当夕阳落下,阿尔罕布拉会被镀上一层红色的光芒,更加符合红宫的说法。
此外还有格拉纳达大学的前身,格拉纳达宗教学校也在那时被创立,这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第一所公立学校,也是唯一一所至今还保留了原始部分建筑结构的古老大学。该建筑也具有优素福一世时期建筑的特点,多用装饰、华丽优美。学校教授天文、数学、法律、哲学、宗教学,在学校内能看到鼓励学生读书的诗歌,诗歌中写道:“如果你的心灵中也有学习和逃离无知阴霾的渴望,那么你将发现一颗繁茂美丽的荣誉之树也扎根于此。它使学校在伟大的人眼中如繁星一般闪耀,而对于那些普通的人,它亦使他们光芒闪烁。”
在纳斯里德王朝时期,格拉纳达的文化、艺术都在快速发展,对外他们与北部的基督教王国、欧洲及非洲的其他地区通商,经济、农业也飞速提高。直到收复失地运动的彻底胜利,格拉纳达王国宣告覆灭,穆斯林政权自此在欧洲大陆上逐渐消失。
从历史概念角度而言,早在公元718年,基督教王国就已经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天主教国王从未放弃过对伊比亚里半岛领土的控制权,在几百年间的战争中,经历了穆斯林王朝的入侵、内乱、群雄割据,北部的莱昂王国与卡斯蒂利亚王国始终未放弃夺回领土的渴望,他们在北部地区韬光养晦,争斗中也曾有占据上风的时刻,但穆拉比特王朝以摩洛哥为大本营,三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将伊比利亚南部收入囊中。
公元1126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七世意识到穆斯林政权内忧外患,他挥军南下,援助旧伊斯兰邦国成员推翻穆拉比特王朝,最终风光一时的穆拉比特王朝分崩离析,受阿方索七世支援的阿尔摩哈德王朝接管了伊比利亚南部的大部分区域。
公元1195年,阿尔摩哈德王朝打破了两方势力对垒的局面,率军击败卡斯蒂利亚王国,伊比利亚半岛的政治局面再次向穆斯林政权倾斜。因此教宗诺森三世发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在天主教联军、十字军骑士及葡萄牙王国的支援下,阿尔摩哈德战败,开始进入衰落期。
公元1224年,阿尔摩哈德因继承人之争发生内乱,北非老家摩洛哥也起兵反叛,天主教势力抓住机会,一举收复了西班牙南部的绝大部分领土。至此,只留下纳斯里德王国利用自身内华达山脉天险优势以及高明的外交技巧得以保全二百五十余年。
公元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完成了一场极富政治意义的婚姻,双方各自登基成为王国君主,并称天主教双王,两国亦开始走向统一,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西班牙就此诞生。
公元1482年,纳斯里德王朝发生内乱,而新生的西班牙王国立刻趁此机会出兵攻打格拉纳达,长达两年的消耗战后西班牙终于攻陷了阿尔罕布拉宫,曾经统治伊比利亚半岛七百多年的伊斯兰政权也因此消失,大量的非基督徒流落北非或迁向东方的奥斯曼帝国。
而随着政治的消亡,伊斯兰文化也受到打压,作为最后的王国领地,格拉纳达的建筑、文化、教育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天主教双王对格拉纳达发布法令,当地的犹太人要么皈依天主教,要么被驱逐出西班牙的领土,而随后上任的红衣主教的手段更加强硬。犹太裔和伊斯兰教徒在格拉纳达几乎已无容身之地,为了反抗这种情况,他们发起了阿尔普哈拉斯叛乱,这场叛乱坚持了整整三年,被镇压后天主教双王采取了更加激进、强硬的手段要求人们改换信仰,出于生存的考虑,许多人选择回到北非,而留在格拉纳达的伊斯兰教徒许多人选择表面皈依,内心仍信奉伊斯兰教。
与此同时,纳斯里德王朝留下的瑰宝阿尔罕布拉宫、阿尔拜辛老城区和格拉纳达宗教学校都遭到了天主教的征用或破坏。阿尔罕布拉宫成为卡洛斯五世的私人宫殿,甚至修缮宫殿的资金也来自于对摩尔人征收的费用。阿尔拜辛老城区的清真寺则被拆毁重建成为教堂。而最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曾经的格拉纳达宗教学校,学校内的图书馆书籍被公开在广场的火刑柱上烧毁,大量的书籍及研究内容在这场浩劫中消失,这是欧洲地区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焚烧运动之一,红衣主教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彻底消灭格拉纳达地区的伊斯兰文化。
时至今日,格拉纳达已经成为了一处象征着文化交融的旅游城市,但在其背后是长达七个世纪伊斯兰文化与天主教文化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交锋,格拉纳达的繁盛发展是穆斯林文化在该地区最后的黄金时代。当我们回顾历史,可以说,格拉纳达这座城市是伊斯兰文化在伊比亚里半岛上的幽灵,他徘徊于安达卢西亚之上,讲述着旧日曾属于摩尔人的荣光,而当时间带走一切,只剩下穆斯林文化在西班牙的一抹残影在此处幽幽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