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碗糕铺时常“无人售卖” 顾客自取自付“不差钱”!

无人看店,也没有监控,想买就自己扫码……在南安市柳城街道,有个经营了30多年的碗糕铺,时常开启“无人售卖”模式,老人家没带现金,也可以先拿走,下次再付款。

【现场】

店铺无人看守 顾客自取自付

这家碗糕铺位于柳城街道下都社区榕桥街,泛黄褪色的招牌、陈旧的门窗、冒着热气的老式热水壶……都在诉说着店铺的历史。

昨日,记者探访时,碗糕铺无人看守,静候在店铺的只有沥油架上的菜粿、油饼,以及白色泡沫箱内的碗糕。

“来买东西吗?老板人不在,碗糕、油条1元、菜粿、油饼1.5元,自己拿塑料袋装,装好了扫码付钱就行!”正当记者在原地徘徊时,对面店铺的林大姐出声提醒。

一个个雪白的碗糕,上面蒸出的十字裂纹似笑开了花,记者扫码购买了几个,轻轻咬上一口,松松软软,唇齿间全是沁沁甜、淡淡香。

得知记者来意后,林大姐打开话匣子:“都是老邻居,碗糕店老板时常不在,老顾客买碗糕都会自取自付,遇到外地或者不懂的,我就过来解释下,帮个小忙。”

无人值守的碗糕店,村民自取碗糕。

当天,记者在附近观察发现,其间有不少顾客前来光顾。有些顾客看到店主不在,并不讶异,而是从墙上摘下塑料袋,熟稔地打开白色泡沫箱,取出数个碗糕,拿手机扫描橱窗上的二维码付款。

“老黄家的碗糕开了多少年,我就光顾了多少年,他告诉我们‘人不在就自己拿自己付钱’,刚开始大家还不习惯,后来就习以为常了。”顾客李文星笑着说,这种“无人售卖”模式,讲究的就是“信任”二字。

【幕后】

信任和默契已持续30多年

记者在原地等候许久,终于盼到了碗糕铺的主人——黄界。只见他身穿红色上衣,皮肤黝黑,电动车踏板上还放着一个塑料桶。

经询问得知,黄界刚干完农活回来。“种了些菜,养了些鸡鸭,所以比较忙。我不在,大家自己拿自己付钱,既方便自己又方便别人。”拍拍身上的灰尘,黄阿伯讲起了他设立“无人碗糕铺”的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黄阿伯与顾客之间的这种默契,已经持续了30多年。“以前,没有付款码,顾客先拿走,下次来了再付款;有了付款码后就方便多了,大家很自觉,我在地里干农活,都能听到手机提示声。”黄阿伯笑着说,街坊邻居们都很热心,偶尔也会帮忙照看。

“不怕有人顺手牵羊吗?”

“那不怕,就当送给顾客尝尝鲜。”

“每天碗糕售出量和收入对得上吗?”

“没有算这个,要是计较这么多,就太累了。”面对记者提问,黄阿伯很豁达。

令黄阿伯高兴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他的生意不仅没亏本,还积累了一大批老顾客。

“这家铺子的招牌就是碗糕,不仅手艺好、‘笑得开’,而且吃起来香软可口,大家都爱吃!”顾客黄扬猛告诉记者,碗糕铺卖的不仅是便利,更是信任,“就像黄阿伯做的碗糕一般,甜而不腻”。

这些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家人们住到了南安市区,黄阿伯也动过关掉店铺的念头。

“2年前,我曾停掉店铺,到市区和家人一起生活,整天待在套房里看电视、玩手机,非常无聊,还不如做碗糕来得自在有趣。”黄阿伯说,当时店铺停了,电话铃声却没停,一直有老顾客打电话订碗糕。每次回绝顾客时,他心中都不免失落。两个多月后,闲不住的他又重操旧业,将店铺重新开了起来。

如今,黄阿伯已经67岁了,在这30多平方米的碗糕铺,他仍坚守着这道古早味,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磨米浆、做碗糕,坚守着和顾客的这份信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