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校杯 | 西安铁一中:中国女子足球的“长安三万里”
记者刘翔宇报道 古城西安,有充满激情的球迷,每一个在这里效力过的中国职业球员无不被陕西球迷的激情所感染。而在西安的教育版图上,存在一支拥有深厚足球历史底蕴的学校——西安铁一中。他们以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里,承载着一段中国足球的历史,也走出了一条探索新型的体教融合的路。
西安铁一中,是最早的一批职工子弟学校。1929年,铁道部部立扶轮中学初建,此后学校历经多次迁校和更名,1958年迁至西安市友谊东路现校址。2005年9月1日,学校移交政府管理,更名为“西安市铁一中学”,2008年西安铁一中教育集团成立。
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铁一中的铁路子弟齐铁慧,做了一件大事。
齐铁慧从小就喜欢足球,而且酷爱钻研,当时女足运动的发展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女同志参与足球运动不被认可。齐铁慧认为应该打破这种观念。他和几个伙伴一起,辗转联系德国大使馆获取了不少女足训练资料,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足球讲义》、《球类运动》和《运动生理解剖》等大中专教材和各种体育技术理论。
1979年6月,齐铁慧给当时的中国足协写信,探讨女足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不久后,原中国足协主席李凤楼给齐铁慧回信并鼓励他:“你的研究精神尤其使我感动,女足在世界上已逐渐开始起来,在我国还是空白,希望你好好研究……”
这封信引起了蝴蝶效应。在西安市体委的协助下,齐铁慧等人在自己的母校西安铁一中,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足球队。队员都是铁一中初、高中的学生,齐铁慧成为了这支女足的主教练。
齐铁慧的这支女子球队很快显示出示范效应。西安市内的厂矿和学校纷纷效仿,先后成立女子足球队。1979年8月,对中国女足历史而言,值得铭记。西安铁一中与西安东方机械厂中学举办了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次女足正式比赛,当时国家体委的负责人王猛、王耀东和李梦华都前往现场观看了这场比赛。
从西安铁一中破土而出,女足运动迅速扩散到全国。到了八十年代铁一中足球队称雄于陕西,多次荣获冠军。陕西女足的威名顿时传遍全国,被誉为中国女足的“拓荒者”。
1992年,坐火车从武汉前往北京的旅程要耗时两夜一天。2024年,从广州到北京的高铁只要8个小时。几十年时间,中国铁路一路腾飞,不断提速。西安铁一中在教育领域里也扮演着铁路学校火车头的角色,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名校。而他们的足球传统,从未被丢弃。
当年的足球和那封已经发黄的信件,如今都保存在铁一中的校史馆里。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庆群自豪地说:“我们有深厚的足球传统,也把校园足球做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
西安铁一中的足球史,从一张已经发黄的信件写起,如今写满了金灿灿的奖杯。
丝路体育中心足球场是一片天然草,草皮质量比很多职业俱乐部的基地都好。12岁的王启泰正坐在球场边,眼睛直勾勾地定在正在训练的同学们身上。
王启泰是今年铁一陆港校区初中部新生,4岁开始踢球。他在前一天的比赛里受了伤,只能在场边独自训练。“我的位置是边锋,是主力!”王启泰骄傲地说。
王启泰家住在曲江,离陆港校区很远,但当面对来到铁一的机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踢球并没有耽误学习,期末考试对于王启泰来说难度不大。孩子们总喜欢相互较劲,不论足球还是学习。王启泰指着场上一个穿粉色球鞋的男孩说:“他学习最好,名字叫吕梓赫。”
这是铁一中一堂普通的训练课,王启泰所在的班级是铁一中体育班。
西安铁一中是集团校,共有七个校区八所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年龄段。铁一中秉承这“优秀+特长”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每个学校都设有足球队,并开展班级联赛,在陆港校区设有体育班。
目前,铁一中在足球方面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小学阶段以普及为主,下午四点半之后开展足球活动。从三年级开始,学校遴选一些较为突出的孩子组队训练。初中阶段,铁一中保持将足球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构成,也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足球活动。高中阶段则有足球选修课。
所谓特长,即从初中开始到高中阶段,都设置有体育班,从小学到两级中学,全链路贯通。在铁一中的教育体系内,解决了“12岁退役”和“15岁退役”的问题。
足球特色只是铁一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点,铁一中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鲜明的个性特长和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学生。学校有篮球、足球、击剑、健美操、羽毛球、游泳、航模等十余个学生体育社团,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才智,特色鲜明的体育团队已经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优秀典范。学生每年以体育专业课、文化课双优的成绩,100%被高校录取。
铁一中的理念是鼓励孩子们发挥特长,给孩子们提供平台。庆群校长说:“校园足球不应为了竞技而竞技,教育依旧是校园足球的根基”。体育班的学生,不训练时就是普通中学生。体育特色班设立之后,铁一中率先考虑的就是要解决学训矛盾。一方面要保证高质量的学习,同时也要保证高质量的训练。为此,铁一中进行了课程改革试验。
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学校执行副校长肖邦国介绍说:“我们按照国家精神,做了大量减法,针对体育班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具体为‘团队型五人小组结构化教育教学改革’。其中,第一种类型叫核心知识落实课,第二种叫能力形成探究课,第三种是落实拓展习题课。这样省出了课时时间,具备了体育类专业训练和学习两不误的条件,真正地落实了体教融合。”
在课程改革后,现在体育班每天八节课,上、下午各四节,其中下午两节课是训练课。高中部要上晚自习,自习时有老师答疑,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可以保证三个小时的净训练时间,这在一般常规学校很难做到。教学步伐不受影响,孩子的文化基础同时得到了有力夯实。
体育班同样也有学习很好的孩子,而且铁一中的教育模式也一直强调体教融合,孩子打比赛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文化课学习和训练相辅相成,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训练效率和阅读比赛的能力。
据肖校长介绍,体育班很多学生中考成绩都不错,本身就在分数线之上,高中班今年的高考成绩在平均460分以上,最好的五百多分。
很多学校开展足球最大的制约是场地。随着校园足球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学校已经有了球场,但场地数量依旧无法满足多支梯队的训练需求。铁一中则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和地方体育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场地资源。
2021年,“十四运”在陕西举办,给陕西留下了丰厚的体育资源,其中就包括了大规模体育场馆群。铁一中陆港校区距离“十四运”训练、比赛场馆很近。在与西安市体育局、足管中心沟通后,铁一中将足球、篮球项目迁到陆港校区,一举解决了训练场地问题。
现在陆港校区初中、高中男女足共有12支队伍,学校周边有11块足球训练场地,包括高质量的人造草以及天然草球场。在进行合理的训练时间安排后,场地已经完全够用。
除了在场地方面合作之外,铁一中还与西安市足管中心在训练、教学上深度合作,足管中心在体育专业层面给与教练员资源选派等支持,铁一中则发挥资深教学优势,双方互利共赢,未来有着更为长远的共建办学计划。
除了借助体育部门加强专业能力之外,铁一中内部也在提高。为了保证体育生的体能恢复,铁一陆港校区搭建了两个体系:一是住校的营养体系,体育班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对于营养摄入有区别,学校专门配备有营养师,设计营养补给,给体育班的孩子们晚上加餐。二是,学校聘请了具有职业球队工作履历的专职队医,保证孩子们的运动康复。
强者居安思危。铁一中先后解决了学训矛盾和体育专业上的诸多问题,同时又有着全陕西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也已经跑通体教融合之路,但他们在校园足球的开展上仍然具有忧患意识。
为更好发展校园足球,铁一中仍希望在入口方向做一定努力。目前,招生是铁一中最大的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限制:一是人数,二是地域。
按照现行的招生制度,体育班的招生名额可以占当届总招生人数的一定比例。现在铁一中体育班包括足球、篮球以及游泳三个项目,其中足球和篮球都是集体项目,以足球需要的人数最多,这就造成了体育生名额紧张的情况。
一支校园足球球队的人数标准大概在18人。据肖邦国介绍,铁一中每年都招不满一支队伍,初中只能跨年级组队。除人数限制外,招生还有地域限制。此前有相关政策支持,铁一中可以在市外省内招不超过体育班招生总名额的限定名额的体育生,但从今年开始,这个政策被取消,目前铁一中只能在西安市招生。一些陕西其他地市的女足球员,原本到西安铁一中上学的路,如今也被堵死。
本报走访全国各地校园足球,像西安铁一中这样具备省内顶级教育资源的名校,有意愿也有能力培养体育人才、全面发展型人才,真正贯通体教融合之路的名校不在少数。如果招生制度如果能够有适度调整,那么从校园内走出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体育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在这一点上,海南省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值得借鉴。
真正的强者经得起风浪。在竞技层面,铁一的成绩也有过起伏。2004年,铁一中第一次参加陕西省中学生足球联赛便获得第二名。2007至2015年,铁一中多次在省内及全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经过起伏后,铁一中重新显示出强者本色。男足来到陆港校区后,拿到了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5)取得冠军。铁一陆港女足2021年成立以来,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亮眼的成绩,2024年开年便在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总决赛高中女子组(U18)比赛中获得全省冠军。
近年来,铁一中足球队为各大知名院校、足球俱乐部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2021年五月,女足队员赵婉宁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家队(高中女子乙组),成为所有组别中唯一入选的陕西队员。
今年67岁的的齐铁慧重新回到铁一中的时候,止不住感慨,那时候的砖墙灰瓦,如今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楼。足球队的训练场地,也从黄土地变成了天然草。这么多年过去了,齐铁慧不改对足球的痴迷,他换上球衣,也到场上踢了几脚,他早已经将自己心中的足球“传到了”王启泰、吕梓赫他们的脚下,这是老一代“铁一人”和新一代“铁一娃”的传承。
西安市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庆群(下图C位女士)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显著的成就。被教育部提议担任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委员。
在她的带领下,西安铁一中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
庆群校长坚持立德树人为先,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她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等。她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以及“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 《足球》: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铁一中的足球发展历程?
庆群:西安铁一中有深厚的足球传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铁一中足球队一直在发展。我们深以是中国女足发源地而自豪,但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铁一中女足有间断,男足则一直在延续。在新一轮校园足球发展的浪潮里,我们觉得恢复女足、振兴女足是必然,所以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在2014年前后恢复了铁一中女足。
◆ 从教育家的角度,您认为足球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哪方面?
蔡元培讲过一句话,“健全人格、首在体育”。足球作为体育运动中能够发挥团体协作和个人技能相结合的项目,首先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讲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凝聚力,对孩子健全人格以及发展身体素质有很好的作用。另外,“铁一精神”是“永攀登、不放弃、追求卓越”,跟足球运动的内核是一致的,发展校园足球是塑造学生精神动力非常好的途径。体育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先要身心健康,才能成人、成材、成功。
◆ 踢球会影响学习吗?
踢球肯定不会影响学习,体育讲的是韧性,强者相遇勇者胜。足球里有竞争,也会有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了,也要坚韧不拔地去克服困难。古希腊时期的公民教育中提到,“艺体是人的两极,艺术让人有灵性,体育让人坚韧不拔。”经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尤其在体育上的培养,让孩子具备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有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反过来又促进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且,我们学校里有学生多元发展的大氛围,所以,无论孩子们在哪个方面表现突出,都会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追捧。我们的学生,是学霸,同时也是乐队演奏员、舞蹈队员、合唱队队员、足球队队员,综合素质与学习兼优的学生比比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全方面去评价孩子,而不是单单以学习成绩为标准。
◆ 您是如何理解体教融合的?
体教融合是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有利举措,让体育专业和校园的基础教育相结合,即发展了孩子最基础的核心素养和素质,为他未来的体育之路走向更高层面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国家的体育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强身健体、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底色,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专业能力水平。
基础教育需要优质、均衡发展,均衡指的是从入学的起点开始公平,但体育更看重天赋。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把选拔、培养和这个公平的政策更好衔接起来,在普及的同时,要能在个别的点上有所突破。要真正把国家体教融合的精神落到实处,对于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学籍、招生政策上的灵活处理,当下还需要深入研究。
◆ 目前校园足球硬件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了吧?
硬件上问题不大,主要还是缺乏在青少年足球发展领域拥有专业水准的教练。铁一中的教练专、兼职结合,单靠学校的体育老师,无论从专业能力还是数量上都是有限的。想再向更高水平的校园足球发展,教练员的能力和水平也需要相应提高。
◆ 请您总结一下“铁一模式”?
首先我们把校园足球做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在孩子心目中把足球运动当成发展中的精神动力。第二,普及加提高,不是单纯为了成绩去开展这项运动,而是通过足球普及去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丰富孩子的校园生活。第三,在校园内为足球运动的发展搭建平台,同时校队在竞技层面上名列前茅。
足球运动对于我们在基础教育学段,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很重要的着力点。我一直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待这项运动。希望孩子都能够通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差异性,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提供平台,让孩子把最初的爱好发展成特长,将来可能会成为他的职业,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