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严重缺乏信心 姆巴佩已经走下坡路?
如果问题仅仅是姆巴佩没有踢好一场比赛,或许耐心能够成为解药,就像安切洛蒂所说。
但姆巴佩的问题不是没有踢好对利物浦的比赛,而是他无法证明自己还能踢好比赛,尤其是这一类高强度的豪门对决。姆巴佩暴露出的问题已经不再单纯是技战术适应度等问题,而是他已经快速地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也因此严重缺乏信心。
《队报》以格外严厉的态度给姆巴佩打了2分。这家权威媒体认为:“在维尼修斯缺阵的情况下,姆巴佩未能摆脱与他人比较的阴影,依然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成为皇马进攻的领袖。在皇马0-2败给利物浦的比赛中,他的表现堪称糟糕,值得尽快遗忘。姆巴佩传球失误严重,脚下球被抢导致利物浦首次重大进攻机会(第4分钟,皇马门线救险),更糟糕的是,他错失了扳平的点球,射门高度不当(第61分钟)。他未能制造任何威胁,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皇马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皇马其他球员的表现展示出了俱乐部对本场欧冠比赛的重视,以及安切洛蒂的精心准备。姆巴佩是在全队表现相当不错的情况下彻底演砸,皇马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已经把团队力量展现到了最佳,但这是一个10人团队,不包括姆巴佩。
无论是《马卡》报还是《阿斯》报等媒体,都在赛后对姆巴佩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西班牙媒体有点像是把憋了很久的话终于说出来。《阿斯报》著名评论员雷拉尼奥说,尽管布拉欣和贝林厄姆都在努力,但在姆巴佩的低迷状态下,他们的努力毫无作用,最终球队的攻击端一片空白。
《队报》认为,利物浦的法国中卫科纳特在和姆巴佩的对决中占据了绝对上风。但我们如果仔细看看比赛中的两个重要镜头,可以发现利物浦所有球员在姆巴佩面前都展示了巨大的心理高度,并且在比赛进程中越发巩固。一个是在姆巴佩尝试从左路高速带球突破时精准铲断的21岁北爱尔兰球员布拉德利,另一个则是扑下姆巴佩点球的门将凯莱赫。这两人分别是亚历山大-阿诺德和阿利松的替补,但“球王接班人”级别的姆巴佩对他们毫无威慑力。
姆巴佩本场踢的是左前锋,这是他最喜欢的位置。但他展现出的问题却是在之前踢任何一个位置都有过的:
第一是没有阅读能力,不是阅读对方,而是阅读本队。他接球的同时几乎不会去思考队友的协同跑动意图,而是自己拿到以后开始思考、尝试带球突破,也就是说,之前团队多少努力,到他这里一定会被打断。等到姆巴佩想要助攻队友的时候,一定是几乎带不动了,而队友也一定已经失去了跑动的势能,几乎是站在对方的人盯人布阵里等着他。
第二是没有体能。这真的不是一个连续2个国际比赛日获得休息的球员应该有的体能状态。在这种级别的比赛中,慢跑都已经算得上是休息,姆巴佩在一定会有很多时间在散步,甚至会有原地不动的情形。从进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球员一旦启动,对方太容易判断他的意图了。这可能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件事情,因为任何豪门出现这样的懒汉,都应该被教练呵斥,而目前皇马的态度似乎是要保护姆巴佩,甚至给他特权和优待。
第三则是毫无防守意识。恩里克当年在欧冠比赛之前,对姆巴佩苦口婆心一番话,希望他以队长身份带头防守。现在姆巴佩甚至连这样的责任和压力都没有。皇马丢的2个球其实姆巴佩都是一定的责任:第一个球他在散步,麦卡利斯特在中间落单尽收眼底,他只需要往回冲刺两三米,利物浦的传球就可能受到干扰;第二个球,姆巴佩的任务就是在对方开出战术任意球的时候第一时间逼抢干扰传球者,但他冲过来以后,看到琼斯把皮球回给罗伯逊,竟然就停步了,不仅没有上抢干扰罗伯逊起脚,而且早早背过身去害怕自己被皮球打到,这使得利物浦球员可以从容把球传出。强强对抗,一旦获得这样优质的传球机会,助攻者都可以把落点控制得非常准确。
从姆巴佩在比赛中拿球的情况看,他已经失去了出道成名时的一个特点:轻捷。轻捷这是法国足球历史上西非-加勒比球员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些球员往往双腿较长、身形瘦长,既有长腿的速度优势,又很灵活,亨利是一个代表人物。姆巴佩在刚出道的时候,也非常有灵活性,但现在他变得很沉重,甚至有点像是刻意而为。比过去更厚实了,但失去了灵活。
这让人想起意大利足球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失败案例,往往是特别受宠的前锋,例如维耶里。扎切罗尼在执教国际米兰的时候发现,维耶里真正的问题是错听了一些建议,片面地增强自己的块头和爆发力,专心强化自己在门前的冲击力,但失去了在尤文出道、在马竞拿下西甲最佳射手时的灵活性。
姆巴佩的问题比当年的维耶里还更糟糕。因为维耶里确实是一个射手,即使后来移动性很差了,但依靠抢点仍然能够进一些球。姆巴佩不是一个抢点射手,他没有这样的能力,让他负责抢点是让他献丑。在他变得更加强壮、失去灵活性以后,他就像绑着沙袋在跑步,还能冲得起来,但是无法甩开对手。
对于皇马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之前引进任何一个巨星都没有遇到过的:球员已经在走明显的下坡路,而且原本就有很多不足。要想让姆巴佩发挥哪怕当年阿内尔卡踢欧冠的作用,必须让他在2个方面补课:第一是技战术意识,第二是体能。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王勤伯
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