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磊归来 迎接他的应是掌声

8月11日,海港官宣武磊重回球队,武磊结束三年半留洋生涯正式重返中超。

三年半的时间里,武磊为西班牙人贡献了16个进球和5个助攻,与球队一起经历了欧战、保级、降级、升级、保级,拿过西乙冠军,西甲、欧联、国王杯三线均有进球斩获,还攻破了巴萨球门,感染新冠并战胜病毒。经历之丰富、精彩,在中国球员中屈指可数。回归之时,我们应当送上掌声。

西班牙人的中国资本背景,以及当时的国内市场体量,使三年半之前的很多人认为武磊留洋的商业色彩更重。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武磊的自愿降薪留洋给予肯定。

很多人认为,当时的金元足球消磨了国内球员的进取心,不愿去薪水不高且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由此造成五大联赛中国内球员的绝迹。

武磊留洋固然值得肯定,但至于国内球员缺乏留洋积极性这一问题上,薪水并不是关键,充其量只是原因的一小部分。因为以欧洲足球的商业化水平以及当时国内市场体量,球员留洋后所损失的薪水,只需找个靠谱的团队运作,便能连本带利一并收回。

打个比方,就如国内的流量明星,正经本事没多少,靠着平台加持以及RAP、篮球之类的些许才艺,拍几部烂剧、上几次综艺便能成功收割流量,赚得盆满钵盈。

而球员想把流量带起来,是需要真本事的。加盟五大联赛自然能够引起国内球迷的关注,但球迷们熬到后半夜才发现你就是个饮水机管理员,其热情自然不复存在,流量、市场之类的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国内球员的留洋问题,根本上还是能力问题。不过,能力问题很大程度上不能归咎于球员自身。

1994年,中国的职业联赛拉开大幕,众多外教、外援的加入,以及五大联赛先后在国内转播,拓宽了中国足球的视野。在当时的改革背景下,中国足球的方向与尚未飞速发展的欧洲足球大致相同,虽说还有差距,但差距也不像今日这般之大。

所以,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球员掀起了一波留洋潮,效力或者收到邀请参加欧洲俱乐部试训的球员达到2位数以上,杨晨、范志毅、李铁、孙继海等人还在五大联赛中站稳脚跟。

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尽管国足冲进了世界杯,但取消升降级还是宣告了中国足球与足球从此在相反方向上疾驰。这也影响到球员的留洋事业,像曲波、周海滨等80后各年龄段的代表性球员,留洋努力均以彻头彻尾的失败而告终。

再往后,国内球员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到了人们开始讨论武磊是否能留洋的时候,中国足球几乎没有与欧洲谈差距的资格,就算像当年贾秀全、李玮锋那样能在日韩联赛立足的球员恐怕也没有多少。

在这种大环境下,武磊登陆西甲可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加盟西班牙人,武磊已经27岁,处于黄金年龄,但同时也意味着可提升的空间不会太大。而登陆西甲后,还要面对之前技术、意识、经验等方面的欠缺,以及适应节奏、生活起居、非欧盟球员的生存压力等等客观因素。

因此,尽管武磊在众多大牌射手的围堵中抢到了联赛金靴,并打破了广州恒大的冠军垄断,成为最优秀的国内球员,但留洋依然很可能是无功而返的结果。

即便如此,武磊还是毅然选择奔赴西班牙。能够做出这个选择,最重要的不是理想、情怀,而是勇气。也正是凭着这股勇气,武磊加盟球队后不久便给球迷带来了惊喜,助攻、进球先后入账,绝平巴萨更是成为中国足球的经典。

日前,武磊接受了凤凰网的专访。对于记者的问题,武磊的回答没有虚与委蛇,没有人情世故,只是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全部展现给球迷。其中对于将眼下的中超称为看不了多长时间的“野球”,以及对长期集训、国家队征召、国内外足球文化和市场、职业化的理念等等看法,引起了球迷的热议。

这些感受,其实是武磊对自己三年半留洋生涯的总结,里面有成败得失的自我剖析,也有自己对中国足球与欧洲足球差距的思考。

通过这些回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武磊。在能说的范围内,武磊巧妙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球迷中国足球差在了哪里、毁在了哪里。

其实之前留洋的球员也经常谈一些个人看法,但像武磊这样条理清楚、逻辑清晰、简洁明了却能表达准确、内容全面又不失深度的回答是从来没有的。

这份成熟,是武磊这三年半留洋生涯的最大收获。妻儿跟随他在海外闯荡,父母又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去照顾饮食起居,这对集训体系培养出来的中国球员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而武磊不仅梳理好了工作与生活,还能认真地去感知、思考,这是责任心的体现,也是成熟的体现,相信这份成熟会成为武磊一生的财富。

尽管三年半留洋生涯所交出的成绩单不如其他日韩球员那样高光,但这段经历无论对武磊还是对于当下的中国足球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西班牙人,武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曾让中国球迷为之激动、为之欢呼,也曾为之失落、为之担心。

同时,武磊的经历也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足球与世界先进足球的不同与差距。对于归来的武磊,我们应当送上掌声,也希望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球员勇于走出国门,闯荡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